区域地图
您的位置: 首页 > 防灾减灾
极端天气越发水深火热,穷国富国都无处躲藏
2018-01-23

2017年6月,世界气象组织(WMO)发表声明,称地球正在经历极端炎热的一年。此前,全球平均温度已连续三年打破气象记录。欧洲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于2017年1月发布监测数据更显示,2016年全球平均温度大幅上升,较工业革命前水平高出1.3℃,直逼《巴黎协定》设定的1.5℃温控目标。根据美国夏威夷莫纳罗亚天文台于2017年4月18日发布的数据,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已达到410.28ppm,远超科学界所希望的350ppm的安全阙值。随后,美国科研人员和英国南极考察处分别监测到南极地区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也达到400ppm,表明人类活动导致的碳排放已经影响到地球最偏远的角落。



全球历年温度变化示意图

图片来源: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有哪些影响?


由于温室气体浓度和海水表面温度的上升,气候变化不断加剧,并导致极端天气成为“新常态”。2014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发布第五次评估报告(IPCC AR5)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将会受到沿海洪灾、土地流失、冰盖融化以及海平面上升所造成的影响。此外,该报告还指出气候变化对经济增长、食品安全、公共健康等均将造成严重影响,并加剧全球水危机以及贫困和饥饿。


2017年10月,《柳叶刀》发布《柳叶刀倒计时:健康与气候变化追踪报告2017》指出,2000年至2016年间,因极端热浪而遭受损失的人口增加了约一亿两千五百万。此外,该报告还显示气候变化对全球粮食安全、公共健康等诸多方面也造成了严重影响。美国夏威夷大学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目前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暴露在导致极端高温的气候情况下;到本世纪末,全球近半人口将遭受致命热浪侵袭,亟需各国采取行动减缓气候变化,减少热浪侵袭。


回顾2017年,全球各地均受到频发的极端天气所导致的不同程度影响:


  • 2月,持续的干旱让非洲再次面临粮食危机,澳大利亚东岸遭热浪席卷引发史上最严重林火。

  • 4月,热带风暴“黛比”登录澳大利亚沿海地区,暴风和超强飓风导致澳洲5万多户家庭电力供应中断。

  • 5月,阿联酋气温高达50℃,摩洛哥气温达到42.9℃。

  • 6月,40℃左右的高温引发葡萄牙灾难性的山林大火,并导致数十人死亡。西班牙、法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亚利桑那州、内华达州、加州等地方政府也相继发布高温预警。美国加州气温接近49℃,伊朗东部高温也达到50℃。

  • 8月,飓风“哈维”登陆美国,重创美国“能源心脏”德克萨斯州;强台“天鸽”肆虐中国澳门,导致澳门8人死亡、150余人受伤,全城断水断电,对外交通与联络受阻。

  • 12月,反常的季风导致美国加州南部发生20场山火,燃烧总面积超过10万公顷。此前,加州北部已于10月内接连发生250场山火,燃烧总面积接近10万公顷。截至12月15日,南加州的一系列山火导致1人死亡,17人受伤,数百栋建筑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预计对美国造成数十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北加州的山火则至少导致44人死亡,数万人被迫紧急疏散,对美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至少为94亿美元。

  • ……



台风“天鸽”导致澳门交通受阻 

图片来源:Flickr




2017年12月4日美国加州“托马斯”火灾

图片来源:Flickr



如何应对极端天气事件?


城市地区占全球GDP的85%,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75%。城市地区实现低碳转型,构建气候智慧型城市,有助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繁荣。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指出,城市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支持·紧密相关。根据由保尔森基金会、能源基金会(中国)和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共同发布的《绿色金融于低碳城市投融资》报告,“十三五”期间,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所需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6.6万亿元人民币,以推动低碳建筑、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三方面的行业发展。


除城市外,农业领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也可作出巨大贡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16年发布报告表示,目前,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五分之一来自农业,包括毁林造田,畜牧业和种植业等。此外,化肥生产、农用机械使用、粮食供应链等都将直接或间接贡献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根据粮农组织在2014年公布的农业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农业、林业和渔业的排放量在过去五十年里几乎翻了一番。如果不加大减排力度,到2050年其排放量有可能再增加30%。因此,各国需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气候韧性,通过控制单位耕地面积上的农业投入、优化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等多种措施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资源管理,在不增加排放的基础上增加粮食生产,以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此外,FAO还呼吁各国应加大对农业部门和农村发展的投资,以增强农业部门和农村人口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